預防老年人跌倒
在我國,跌倒是65歲以上老年人因傷害死亡的首位原因。老年人,常常受到腿部肌肉流失、大腦認知功能和平衡能力下降、心血管意外、關節老化等問題的困擾,這些都讓他們容易跌倒。
【如何把跌倒風險降至最低】
1、慢于行,安全行
老年人的日常活動,要遵循一個“慢”字。起床、起身、轉頭速度要慢;避免走過陡的樓梯、臺階和坡道;跌倒后不急于起身,以免造成更嚴重的傷害。
根據自身條件選用適合的拐杖、助行器、助聽器。如果出現骨質疏松,可根據情況選用髖關節保護器。選擇合身的衣物、防滑的鞋,也是規避風險的措施。
2、居家環境適老化改造
家是老年人跌倒發生最多的地方。對居家環境進行適老化改造,能有效降低老年人在家中跌倒的機率。居家環境適老化改造要點包括:
(1)樓梯、過道安置扶手。
(2)消除門檻及地面高度差。
(3)增設高度適合并帶有扶手的換鞋凳。
(4)將易濕滑的地面更換成防滑材料。
(5)選用安全穩定的洗澡椅,并采用坐姿沐浴。
(6)在淋浴區和坐便器附近增設扶手。
(7)在臥室通往衛生間等常用過道增加感應燈。
(8)選擇高度適宜的床,可在床邊設置易伸縮的扶手。
【老年人特別警惕兩點】
人老先老腿,很多人想到的是年紀大了,骨關節出現了問題,但其實這跟肌肉衰減也是密不可分的。
1、少肌癥
肌肉衰減綜合癥,又稱“少肌癥”,在50歲以上的人群中更為常見。人到中年之后,平均每年大約會丟失3%的肌肉。除了與年齡相關的生理規律外,久坐不動的生活方式也是非常大的影響因素。肌肉力量不足尤其是腿部肌肉力量下降就很容易導致跌倒。
2、骨質疏松
骨質疏松往往在跌倒、骨折之后才被識別出來,一旦發現,便已經對生活質量帶來嚴重的影響,還會影響壽命的預期。
【怎樣預防和改善】
1、加強身體鍛煉
建議老年人每周進行至少150分鐘的中等強度的身體活動,比如騎自行車、慢跑,甚至于走路對于維持肌肉力量也是很重要的。
通過增加鍛煉,增強身體協調性,可預防跌倒。如果老年人身體條件較好,可以鍛煉單腳站立,以鍛煉平衡度;另外可以坐在凳子上,撿地面的東西,以此鍛煉腰部力量。
2、參加社會活動
經常參加社會活動,可放松心情,避免老年癡呆。
3、治療相關疾病
及時治療高血壓、糖尿病、貧血、骨質疏松等疾病,確保身體狀態良好。
4、保持心理健康
情緒穩定,保持心態良好,不急不躁,走路不慌不忙。
5、注意膳食平衡
(1)飲食方面最重要的是
熱量,其次是蛋白質。每餐大約20克的蛋白質對于年輕人已足夠,但70歲以上的老年人群可能需要更多的蛋白質才能維持肌肉的生長,有的學者建議每餐應達35克。
(2)對于多數人群,每日應當保證充足的鈣的
攝入,如果能夠做到每天喝一包奶加上一小杯酸奶,再吃夠綠葉蔬菜也就夠了。但老年人容易鈣攝入不足,通過補充劑來額外地增加攝入也是有必要的。
(3)由于維生素D可以起到促進骨吸收的作用,
另外維生素D也與肌肉減少有關,考慮到老年人維生素D水平低的比較多,可以適當補充。
掃一掃 手機端瀏覽